网上有关“王羲之书法全集的作品目录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王羲之书法全集的作品目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1 兰亭序
2 乐毅论
3 黄庭经
4 东方朔画赞
5 佛遗教经
6 孝女曹娥碑
7 临钟繇千字文
8 王略帖(破羌帖)
9 丧乱帖
10 二谢帖
11 得示帖
12 奉橘帖
13 如常帖
14 快雪时晴帖
15 孔侍中帖
16 其书帖
17 姨母帖
18 寒切帖
19 长风贴
20 丘令帖
21 行穰帖
22 十七帖
23 频有哀祸帖
24 初月帖
25 官奴帖
26 追寻帖
27 极寒帖
28 伏想清和帖
29 近得书帖(永兴帖)
30 虞休帖
31 得万书帖
32 衰老帖
33 里人帖
34 秋中帖
35 司州帖
36 不快帖
37 太常帖
38 吾唯帖
39 袁生帖
40 重熙帖
41 采菊帖
42 独坐帖
43 想滨帖
44 秋月帖(七月帖)
45 此郡帖
46 八日帖
47 月半帖
48 远宦帖
49 知念帖
50 瞻近帖
51 清和帖
52 嘉兴帖
53 转佳帖
54 奉告帖
55 鲤鱼帖
56 一日一起贴
57敬豫帖
58追寻伤悼帖
59 临川帖
60 袁生帖
61 疾患帖
62 定听帖
63 俎署帖
64 长素帖
65 谢生多在帖
66 奉对帖
67 汝不帖
68 更安和帖
69大小悉帖
70不审帖
71 运民帖
72 大热帖
73 周常侍帖
74诸怀帖
75得西问帖
76 中郎帖
77 发虐帖
78 肿不差帖
79 昨还帖
80 贤内妹帖
81 狼毒帖
82 夜来腹痛帖
83 安西帖
84 阔转久帖
85 不审帖
86 飞白帖
87 小佳帖
89 增概帖
90 由为帖
91 独坐帖
92 如兄子帖
93 黄甘帖
94 尊夫人帖
95 日五帖
96 雨快帖
97 取卿帖
98 适得书帖
99 适欲帖
100 行成帖
101 阔别贴
102 建安灵柩帖
103想第帖
104 节日帖
105 仆可贴
106 知欲东帖
107 小婢帖
108 日月如驰帖
109 如何贴
110 想上下帖
111 奄至帖
112 桓公帖
113 时事帖
114 诸从帖
115 谢范新妇帖
116 平安帖
117 比诸贤帖
118 宰相安和帖
119 此事帖
120 三月十三帖
121 舅母帖
122 又不能贴
123 纸华精贴
124 秋中帖
125 严君帖
126 疾不退帖
127 力东帖
128 儿女帖
129 小园帖
130 讲堂帖
131 思想帖
132 平康帖
133 大都帖
134 劳人帖
135 得书知足下问帖
136 半截碑
137 圣教序
138 洛神赋
139 阮郎帖
140 苦不得眠帖
144 十一月四日帖
145 知君帖
146益州帖
147 自慰帖
148 言叙帖
149 执手贴
150 但凡帖
151 鹘等帖
152 西问帖
153 丘令帖
154 足下佳帖
155 爱为上
156 毒热帖
157 二哥帖
158 劳弊帖
159 豹奴帖
160 雪候帖
161 道意帖
162 尝新帖
163 何当帖
164 宏远帖
165 散势帖
166 罔极帖
167荀侯佳帖
168 知远帖
169 梦秋帖
170 昨得期书帖
171 二月二十日帖
172 十二月六日帖
173 省飞白帖
174 皇象帖
175 源日帖
176 従洛帖
177 贤室帖
178 多日帖
179 期已至帖
180 远妇帖
181 舍子帖
182 得万书帖
183 折药贴
184 承足下帖
185 今日热甚帖
186 君学书帖
187 致酒帖
188 迁转帖
189 万福帖
190 吾怪帖
191 累书帖
192 腕兼帖
193 服食帖
194 尚停帖
195 百姓帖
196 大道帖
197 长平帖
198 今因帖
199 然恐帖
200 数有帖
201 丹阳帖
201 君晚帖
203 热日帖
疏懒意何长 ,春风花草香。原文_翻译及赏析
式样,指在加工制造产品时,所设计的初期标准(样标)。见欧阳修 《与薛少卿书》:"奉告作鞍 ,相次专人附银去,式样一依官品可也 。" 样式:是指用有意义的名称保存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的集合,这样在编排重复格式时,先创建一个该格式的样式 ,然后
样式
式样,指在加工制造产品时,所设计的初期标准(样标)。见欧阳修 《与薛少卿书》:"奉告作鞍 ,相次专人附银去,式样一依官品可也。" 样式:是指用有意义的名称保存的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的集合,这样在编排重复格式时 ,先创建一个该格式的样式,然后
王羲之书法手札全集(带释文)赏析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宋代·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疏懒意何长 ,春风花草香。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著无人唤。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 ,此意陶潜解 。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春天 , 写景 , 感叹命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半的烟雾一半的雨滴呈现在那溪水桥旁 ,捕鱼老人喝醉酒睡着了也没有人前去叫唤一声更没有人去把他晃一晃。他那懒散而不受约束的意味儿是何等的深长啊,春风吹拂着花草还散发著幽香 。
山山水水如果有什么等待的话,这其中的意味儿也只有陶渊明理解得最明朗。你若问我离开要到什么地方去 ,你跟着我走自然也就知道我所向往的地方。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宋元丰七年(1084年)春,时值黄庭坚过金陵、扬州赴德州德平镇任 。王安石曾在宋元丰五年(1082年)营居半山园时作了一首集句诗《示元渡》。词人曾批评王安石的这首诗是“百家衣”,以为“正堪一笑”(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后来自己也效法王安石写了这首集句词。 赏析这首词词人移花接木,诗人谙熟前人的诗句风韵,考虑到句式长短 、对偶声韵 ,使这首词词情达意、情思连续,使之如出己口,置身于宽阔寂寥的环境 ,突出隐逸的主题,同时表达了词人对于荣利的摒弃以及对先哲的崇敬之情 。
上片描绘了一幅闲适悠雅的溪桥野渔图。在一片氤氲迷濛的山岚水雾中,是烟是雨,叫人难以分辨 ,真是空翠湿人衣。在溪边桥畔,有渔翁正在醉酒酣睡,四周阒无声息 ,没有人来惊破他的好梦 。“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这就是杜甫的两句诗“无人觉来往 ,疏懒意何长”(《西郊》)、“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绝句二首》)的十分熨帖的表现,而且从原作的意境看 ,也与上片情相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这诗句的媒介,使读者感受到杜甫的诗境 ,这些诗境又反过来丰富了这首词本身的意蕴。从“春风花草香 ”会使人联想到“迟日江山丽”以至整首杜甫绝句。由联想再回到词意,在“春风花草香”后面,不单是春风花草的幽香,而且是“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美丽的景致让词人沉浸其中 ,如痴如醉,一幅风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 。
下片写江山形胜,四时的美景吸引自古至今著无数的隐人逸士。“江山如有待 ”是杜甫《后游》中的诗句 ,作者向往大自然的美好,却推开自己不说,而从对面着笔 ,将自己热烈的感情移植到无生命的江山自然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那种人与自然交流相亲 、物我不分的情感意绪,黄庭坚巧妙地移植了这一诗意,将前面“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词意发展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时候 ,作者自然地想到了开隐逸风气的陶靖节先生,又随手拈来了杜甫的另一句诗“此意陶潜解 ”(《可惜》),使读者想到陶潜返朴归真退居田园的隐逸事迹 ,将自己对山川自然的企慕之意,又落实到对这位抛弃荣利的田园先哲的景仰上,从而挑出了全词隐逸的主题 。“此意陶潜解 ,吾生后汝期”(杜甫《可惜》),杜甫感叹生不逢时,恨不能与陶渊明同归田园。这首词的最后二句“问我去何之 ,君行到自知”,是接住杜甫诗意,表明自己的态度 ,他不学杜甫的感慨而是步先哲的后尘。词人决心归隐,但到底去何方,是山野,是林莽 ,是田园,却无可奉告,不过如随之而去 ,一定会明白他的踪迹 。这二句诗句在这首词里,贯串下面的情志意趣,结束得非常工稳 ,飘逸而含蓄。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 ,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 ”(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 、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 ,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 ”之一。黄庭坚
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边兵春尽回 ,独上单于台。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 。 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 春水满四泽 ,夏云多奇峰。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乱点碎红山杏发 ,平铺新绿水苹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评论回复:公开课 ,免费获取64节公开课视频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 ,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 ,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姨母帖》
?
名称 :姨母帖
纵 :26.3厘米
横 :53.8厘米
类型 :行楷,硬黄纸本
内容 :哀悼其姨母逝世的文字
现藏 :辽宁博物馆(唐代墨迹钩填摹本)
?
释文 :“十一月十三日 ,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 ,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 。王羲之顿首顿首。”帖前引有跋,“臣十代再从伯祖晋右车将军羲之书 ”,是王羲之后裔唐武则天时期王方庆所附。
王羲之的母亲姓卫 ,卫氏的姐姐就是王羲之曾师从书法的晋代著名书法家卫夫人,《姨母帖》中所哀悼的姨母也就指卫夫人 。
这篇书法虽为行书,但间杂隶书 ,是隶行转向真行的代表书法。古朴凝重,自然随意,是王羲之的名帖 ,也是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
此帖钩填技术极其精妙,可谓“下真迹一等 。” 董其昌曾称此帖“奕奕生动,并其用墨之意一一备具 ,王氏家风漏泄殆尽”。
《初月帖》
?
名称 :初月帖
类型 :草书
现藏 :辽宁博物馆(真迹)
?
释文 :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办。遣信昨至此 。旦得去月十六日书 ,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涉道,忧悴。力不具 。羲之报。(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 ,“正月 ”书为“初月”)
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点。如其中倒数第二行之“道忧怀”,末行之“报 ”字,一点一画均非直过 ,而是具有丰富的变化。如“忧”字的首笔和末笔,“怀”字的左侧竖画,“报 ”字的最后一笔 ,笔画或短或长,或藏锋或露锋,都呈曲势 ,非一带而过,中间充满了微妙的变化 。
翁方纲所谓“中过”,包世臣所谓“善用曲” ,“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 ”等等,于此帖皆可领略一二。用笔以中锋为主,有些字如“山”字、“报”字使用侧锋也十分明显。
结字大小不一 ,或长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 ,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密疏划一,这就决定了此帖的错落跌宕 、变幻莫测的整个面貌 。这种情况同当时人们追求自然潇洒的社会风气有关。唐代以后追求精整规范 ,这样的字就很难出现了。
《上虞帖》
?
名称 :上虞帖
纵 :23.5厘米
横 :26厘米
类型 :草书,硬黄本
现藏 :上海博物馆(真迹)
?
释文 :得书知问 。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 ,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 ,与别不可言 。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此卷为北宋内府旧藏,至今尚何存原装,帖前有宋徽宗赵佶金书签题《晋王羲之上虞帖》 ,卷有南唐内府“集贤院御书印 ”、“内合同印” 以及宋内府朱文双龙圆印、“政和” 、“宣和”、“御书 ”葫芦印、“内府图书之印”等 。
明代曾藏晋王府,后由韩逢禧 、梁清标、商载、程定夷递藏。明代詹景凤《东图玄览》 、清代安仪周《墨缘汇观》有著录。原迹现藏上海博物馆。有影印本行世 。
《寒切帖》
?
名称: 寒切帖
(又名《廿七帖》《谢司马帖》)
纵 :25.6厘米
横 :21.5厘米
类型 :草书,纸本
现藏 :天津艺术博物馆
?
释文 :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书 ,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老久悬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 ,不一一 。羲之报。
文中“谢司马”应为谢安。谢安为王羲之至友 。谢安于升平四年(公元360年)出山为桓温西司马,时41岁。王羲之此信应写于此年,次年 ,即升平五年逝世。因此,此书应是其末年书 。评者都认为,王羲之书法到末年 ,才达到极致,于此帖可以临略其末年书法妙处。
此帖书体遒劲妍润,沉著流动,写时好像毫不费力 ,体现王羲之晚年书法高度成熟,水到渠成,极致妙处。正如唐人孙过庭说:“是以右军之书 ,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志气平和 ,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 。 ”所以能够“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
《快雪时晴帖》
?
名称 :快雪时晴帖
类型 :行楷 ,纸本4行28字
内容 :大雪过后问候朋友安好
现藏 :台北故宫博物馆
?
释文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 。未果。为结。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君倩 。
起首用一句“羲之顿首”,结语又加上同样的敬语,这在古人的书信中还很少见。王羲之的墨迹至今已失传 ,这件书迹是后人忠实的摹本,不过仍然可以看出本来的面貌。
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 ,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 。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
《七月帖》
?
名称 :七月帖(《秋月帖》)
纵 :27.7厘米
横 :25.8厘米
类型 :草书 ,摹本, 麻纸本
现藏 :台北故宫博物馆
?
释文 :?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 ,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问 。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 ,力不具。王羲之白。
《都下帖》
?
名称 :都下帖
(《桓公当阳帖》)
纵 :27.7厘米
类型 :草书,摹本,麻纸本
现藏 :台北故宫博物馆
?
释文 :得都下九日书 。见桓公当阳去月九日书。久当至洛 ,但运迟可忧耳。蔡公遂委笃,又加廗下,日数十行,深可忧虑 。得仁(祖廿六日问 ,疾更危笃,深可忧!当今人物眇然,而艰疾若此 ,令人短气。)
《平安帖》
?
名称 :平安帖
纵 :24.7厘米
横 :46.8厘米
类型 :行书,硬黄纸本
现藏 :台北故宫博物馆
?
释文 :此粗平安。修载(王羲之的从兄弟王耆)来十余日 。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 ,增慨。
《何如帖》
?
名称 :何如帖
(《不审尊体帖》)
横 :46.8厘米
纵 :24.7厘米
类型 :行书,硬黄纸本
现藏 :台北故宫博物馆
?
释文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 。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帖中“怀充 ”押署系唐怀充,“察”系姚察)
《奉橘帖》
?
名称 :奉橘帖
纵 :24.7厘米
横 :46.8厘米
类型 :行书 ,硬黄纸本
现藏 :台北故宫博物馆
?
释文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
《行穰帖》
?
名称 :行穰帖
纵 :24.4厘米
类型 :草书 ,再临本,纸本
现藏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
释文 :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任。
《右军书记》:‘足下行穰久,人还 ,竟应快不? 大都当任县,量宜,其令□□因便任耳。立俟。王羲之白 。’此帖仅是著文片段。
《频有哀祸帖》
?
名称 :频有哀祸帖
纵 :26.9厘米
类型 :行书 ,摹本纸本
现藏 :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藏
?
释文 :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 ,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日本东京前田育德此帖与《孔侍中帖》共一纸,或将二帖总称为《孔侍中帖》或《九月十七日帖》 。
《孔侍中帖》
?
名称 :姨母帖
纵 :26.9厘米
横 :53.8厘米
类型 :行书,摹本纸本
现藏 :日本东京前田育德会藏
?
释文 :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 ,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 。羲之报。
此帖与《频有哀祸帖》共一纸,或将二帖总称为《孔侍中帖》或《九月十七日帖》。与《丧乱·二谢·得示帖》同为唐代流入日本的王羲之名迹摹本 。《频有哀祸·孔侍中帖》在活泼的行书笔意中带有凝重之感。在章法结体上又显示出欹侧取妍的艺术效果。
《丧乱帖》
?
名称 :丧乱帖
纵 :28.7厘米
类型 :行草书 ,硬黄纸本
现藏 :日本皇室藏
?
释文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 ,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 虽即修复,未获奔驰 ,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
此帖与《二谢帖》、《得示帖》共一纸。永和十二年(356)书。书信反映了王羲之对北方故乡的祖坟被破坏的愤怒和悲伤。
《二谢帖》
?
名称 :二谢帖
纵 :28.7厘米
类型 :行草书 ,摹本纸本
现藏 :日本皇室藏
?
释文 :?二谢面未比面迟承良不静 。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 。左边剧。
此帖与《丧乱帖》 、《得示帖》共一纸。二谢一说为谢安、谢万;一说为谢尚、谢奕;一说为陈郡谢氏兄弟 。
《得示帖》
?
名称 :得示帖
纵 :28.7厘米
类型 :行草书 ,摹本纸本
现藏 :日本皇室藏
?
释文 :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 ,不欲触雾故也 。迟散。王羲之顿首。|?此帖与《丧乱帖》、《二谢帖》共一纸
《大道帖》
?
名称 :大道帖
纵 :27.7厘米
横 :7.9厘米
类型 :行草书
现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释文 :大道久不下,知先未然耶 | 清人孙承泽以为米芾所临
关于“王羲之书法全集的作品目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千凝]投稿,不代表善心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anxin99.net/shan/292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善心号的签约作者“千凝”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王羲之书法全集的作品目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王羲之书法全集的作品目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
文章不错《王羲之书法全集的作品目录》内容很有帮助